<dl id="fhriw"><font id="fhriw"></font></dl>

        1. <dl id="fhriw"><font id="fhriw"><thead id="fhriw"></thead></font></dl>

        2. 媒體關注
          142018-11
          馬克.內維爾:攝影都是謊言 我想通過說謊講出真相

          發布者: zhcvl    來自: 東方早報


          馬克.內維爾

          英國攝影師馬克.內維爾現在經常被人稱為“戰地藝術家”,其實此前,他深受新馬克思主義哲學家Henri Lefebvre的影響,攝影作品的關注點在于英國社會的貧富差距,由此贏得了2012年普利策獎提名。完成《格拉斯哥港口》《這里是倫敦》兩個攝影項目后,年過半百的他成為英國官方最后一個派往阿富汗的戰地藝術家。親歷戰爭,讓他幾年之內無法過上正常人的生活——酗酒、易怒、失眠……作品遂轉向和他一樣深受應激障礙癥困擾的退伍軍人。

          早年曾經當過時裝模特的馬克?內維爾在一次次反反復復面對陌生人回溯自己的戰爭體驗時,會有點不易察覺的神經質。他有一條戰地反導彈內褲,含有特殊的化學成分,“很重,穿著它,如果踩在地雷上,腿可能被炸沒了,命根子還在……戰場上,廁所就是進一個木盒子,上面有個洞,下面放一個塑料袋,有人每周都會來清理一次,用汽油燒掉這一堆3000多袋的排泄物,于是一整天都能聽到這堆東西引發的爆炸聲?!焙谏哪亲訌椸侧侧驳貜亩燥w過時,抵御恐懼和互相安慰的一種方式。

          《時代映像:1960年以來的英國攝影》正在上海民生美術館展出,38位著名攝影師和藝術家的400多幅作品讓英國五十多年來的社會變化從風格各異的影像中浮現出來。馬克?內維爾的兩個系列作品都在展覽中展出。

          問題:你被派到阿富汗戰場,身份是“藝術家”,并非是“攝影師”,身份差別對當時的工作狀態有什么影響?

          馬克.內維爾:在阿富汗戰場,每天都有人失去手臂、腿,失去身體的一部分甚至全部,我可以看到、聽到和感覺到那種恐怖,英美媒體的報道卻完全是另一個樣子,報道里只有一個死亡數字,數字后面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我想填補報道與現實的差距。當人們獲知你的身份是一位藝術家時,他們會更放松,容易敞開心扉,他們會覺得自己在和一個個人說話,而不是面對一個大機構,所說的不會第二天就出現在報紙上,自己的形象也不會成為報紙雜志的封面。如果你能夠建立信任,你就有可能發現一些沒有公開過的事。

          當時,我出門都是前面三個士兵,后邊三個士兵一起走,很長時間里什么都看不到,但會忽然冒出來一兩個孩子,沒有大人跟著。我問自己,他們是誰?從哪里來?誰在照顧他們?當地有些士兵就像孩子,看起來只有十四五歲。我和我們的士兵排成一個隊列單線行走,不能往左,也不能往右,地上都有地雷,萬一踩響,不僅自個沒命,陪著我的士兵也沒命。小心翼翼地,看到什么值得拍,蹲下來馬上拍一張,接著走,不能停。如果你每天面臨死亡的威脅,無疑是沉痛的,我認識的所有人,都有所謂的創傷應激障礙癥——他們無法真正地再次融入社會,和人交流都有障礙。

          問題:既然你去阿富汗戰場是受邀于英國帝國博物館,為什么回來之后過了好幾年,這些戰地攝影作品才得以展出?是英國政府授意嗎?

          馬克.內維爾:在阿富汗差不多三個月,我獨自照料所有攝影設備:攝像機、照相機、數據線、三角架、閃光燈……一個人背著所有這些東西,從直升機和坦克上上下下。我希望找到一個新角度去思考戰爭,為此想過三四種不同辦法。第一種就是打印出一些先前有關戰爭的繪畫或攝影,邀請當地人站在背景板前,我為他們拍照,我當時想,每時每刻旁邊都有炸彈掉下來,每時每刻都有地雷會爆炸。如果我去拍攝兩百米之外的爆炸現場本身,人們都司空見慣,根本不會去思考。如果我去拍攝這里的真人生活,并同歷史圖像放在一起觀看,那么人們可能真的會意識到個中的矛盾,去反思——我們仍然在重復同樣的錯誤,一次又一次走進戰爭的困境。

          有一天,我們坐了6個小時的坦克,到達當地原屬塔利班勢力主掌區域的集市,此時已由歐美盟軍控制。人們開始做生意,有人在賣手機,有人在買車。我站在坦克里露出上半截身子,舉著照相機,身邊就是一個舉著沖鋒槍的士兵。我相信,若平時有人忽然拿照相機對著你,你可能都會覺得受到侵犯。這些當地人面對我們——他們不僅是面對沖鋒槍、面對我的鏡頭,更多的是面對著這臺坦克。坦克就像一艘宇宙飛船一樣,空降到了這里。我深深地不安,更多地覺得,整個軍隊都不應該在那里。街上有人好像朝我們揮手致意,但我感到他們的潛臺詞是在說“快點滾吧”。我的攝影不應該用來宣傳英軍獲得多大的勝利,而應該反映當地人對英軍做出什么樣的反饋。

          我冒生命危險去阿富汗,就是想拍一些說真話的照片,一定要在我回來之后立馬就展出,才能呈現照片的紀實性。結果,時隔3年英軍全部撤軍之后,他們才開始商量展覽的事。我從戰場回倫敦后的兩年,都深受創傷應激障礙癥的折磨,也尋求心理治療。我編輯了一套書,上下兩冊。第一冊,是我自己的故事,戰后如何適應社會。第二冊是我的戰友們的故事。書在西班牙印刷,一共1500套。計劃分兩個箱子運到英國,一箱裝了500套,一箱是裝了1000套。裝了500套的那箱,被英國海關扣住了。英國海關和英國國防部有相應的聯系。我猜想被扣的那500冊,肯定是國防部的主意,他們不想讓這本書流通。第二箱1000套,走的是另一條完全不同的運送線路,順利地到達了倫敦。我把這些書贈送給倫敦當地一些精神病院,流浪者之家等等。我的照片并非譴責政府,而是希望通過照片鼓勵人們,尤其是那些經受戰爭的心靈創傷的人,努力積極地尋求救治,從財務到精神,都能回到正常人的生活,每個從戰場回來的人都應該得到,而政府卻沒有給予。西方國家討論什么審查制度,審查制度不僅僅英國,其實每個國家政權都會有,只是方式不同。攝影都是一個謊言,我只是想通過說謊去講出真相。

          問題:你是否覺得,相對于上流社會,底層民眾更容易接受你的鏡頭?

          馬克.內維爾:藍領階層確實愿意讓我拍,很高興自己被記錄下來,富有的階層則希望一切盡在掌握中。我拍匹茲堡窮人區和富人區,貧富差距特別大,前者的構成當然百分之九十九都是來自非洲和南美的移民。整個窮人區只有一家雜貨店,老板是一位女士,她的店是當地唯一有咖啡機的地方,我每天早上醒來就去喝咖啡。店里面也賣煙,賣中國制的偉哥,賣可卡因和其他毒品,都極具誘惑性,但我只喝喝咖啡而已。我拍當地嘻哈音樂俱樂部,來者都是黑人,有人勸我不要去,可能被毆打,被搶錢。但其實我挺享受那個晚上,我站在墻角拍照片,當晚的DJ站到我旁邊,朝著所有人喊,“我們這有一個倫敦來的攝影師”。當地的黑人女孩,極盡性感之舞之能事貼著我跳。我只能極盡中年男子之舞之能事,邊跳邊想辦法拍點照片。

          我很喜歡影像形成對比。然后時隔三個月,我拍了這張倫敦夜總會的照片,這個夜總會是英帝國哈里王子常去的夜總會。我拍的時候基本就是站在墻角一個椅子上,拿著攝影機。我不指揮他們,有時候就覺得這人往前挪一點,那人往后退一點,這張照片就完美了,我就舉著照相機在等啊等,等了二十分鐘,怎么還不挪,然后我自己挪動攝像機的一刻,那些人就照著我腦子里想的那樣做了……我還是沒拍到。

          馬克.內維爾,boujis夜總會舞池,2011

          問題:你深受法國哲學家、新馬克思主義者Henri Lefebvre的影響,攝影作品關注社會兩極分化,充滿了左派的激情,你認為自己是馬克思主義者嗎?

          馬克.內維爾:確實,我對馬克思主義非常感興趣,我喜歡和普通人在一起并以他們的生活作為創作主題。一個多世紀過去,社會等級體系并沒有真的改變,還是非常強勢。出身階層和家庭,非常重要,我試圖通過視覺語言讓照片看起來甚至像狄更斯筆下的小說,以此暗示人們的貧富差距依然存在,事情沒有真的改變。這可能是全世界的問題。貧富裂痕的加大,不僅僅對于窮人是件可怕的事,對于富人來說同樣如此。如何能夠讓窮人們從我的攝影項目中獲益?紀實攝影畫冊往往最后出現在咖啡桌上供中產階級愛好者閱讀,我想顛覆這一狀況,讓我拍攝的人成為讀者,藝術創作要有社會功能?!陡窭垢绺邸芬还舶饲?,但不在市場上售賣。我用五萬英鎊雇傭當地少年足球隊的隊員,讓他們替我把書分發到當地的每家每戶。有人很喜歡,有人很討厭。

          馬克.內維爾最喜歡的一張照片,其實是倫敦北部的幾個小孩在做飯,看起來卻像一個暴動現場

          我特別喜歡這張照片,是《這里是倫敦》中的,在倫敦北部一個當地小孩子玩的空地上,家里人教他們怎么做飯。我讓這個場景看起來好像剛剛發生過災難的,一個比較悲傷的,潛伏著危險的現場——這些孩子剛剛往燒烤盤上澆冷水,冒起來的全是水蒸氣。照片里面的三個人物,最上面的那個,看上去就像個革命分子。中間那個,看上去特別純真、無暇,像個小天使。左下角那個,就像個巫師或者魔鬼,從他嘴里面吹出的毒氣。照片拍攝時,恰好與“占領倫敦”發生的時期重合,照片上的場景給人感覺好像是馬上就要發生暴亂了。

          攝影本身作為一種媒介非常獨特??凑掌娜瞬恍枰貏e特殊的經歷、知識或理論概念,只要憑借直覺都能立刻明白照片在說什么,想要說什么。我想通過攝影去擁抱這種天然的民主性,民主的普遍權利是攝影本身所獨有的。很多時候,專注社會攝影的人野心不夠大,他們并沒有意識到通過攝影可以造成的影響——不管對他人,還是對自己。

          問題:家庭和當模特的經歷,是否對你的攝影留下影響?

          馬克.內維爾:我不屬于富人階層,沒有豪車。我的祖父是二戰時期的一個船長,他從戰場回來后,脾氣變得十分暴躁,幾乎每時每刻都會對家人咆哮,對我吼叫的同時,他也拿相機對著我,我想他是試圖用相機和世界溝通。我一直想用相機與被拍攝者建立一種正常的關系,而不是有侵略性——相機總是那么有力量。我沒有一個很堅固的家庭,藝術對我來說,是一個存在主義的問題,我一直在問我是誰,我為什么在這里,我屬于哪里,哪里可以承認我?我一直在找一個家庭,這是我從事攝影,個人的、直接的、基本的動機。

          對我來說,年紀見長,困擾就是要背著很大的相機到處跑,體力有點不支。此外,別無牽掛,父母早已過世,我也沒有家人。我正進行的項目就是拍攝烏克蘭和俄羅斯的戰爭。


        3. 上海 SHANGHAI

          地 址:上海市閔行區劍川路951號零號灣1號樓501室

          聯系人:程經理

          電 話:4008-030-620 159 0070 9938(微信同號)

          郵 箱:C24613326@163.com

        4. 全國服務熱線 SERVICE HOTILINE

          4008-030-620

          工作時間:09:00-18:00

          QQ:在線客服


        5.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密,搜索香蕉一级片 搜索香蕉一片,视频中文亚洲免费,爱搞视频在线播放

                  <dl id="fhriw"><font id="fhriw"></font></dl>

                1. <dl id="fhriw"><font id="fhriw"><thead id="fhriw"></thead></font></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