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義忠在講課。 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攝
文\海南日報記者 袁宇
“攝影最需要的是態度,要尊重鏡頭前的人、事、物?!比涨?,臺灣當代著名攝影師阮義忠在萬寧石梅灣鳳凰九里書屋舉辦的品質生活分享會上說。
40年前,阮義忠憑一本臺灣客運車價目表,走訪從未去過的地方,跋山涉水,深入鄉土。阮義忠將此稱為“一個人的旅行”,“旅行路上,最美的風景卻是人?!?span>
阮義忠在分享會上展示了自己在臺灣旭海所拍攝的一張照片:一排村民在比賽,看誰的筋斗能翻最多次。一件極其平凡的事件,卻讓阮義忠直覺到它的深刻寓意:人類在土地上重復著“生、老、病、死”的輪回,累積著“貪、嗔、癡、慢、疑”的業力,卻一同注目著顛倒人生,毫無所覺。
著名畫家陳丹青十分喜歡這張照片,他稱這張照片為“上帝幫忙按的快門”?!笆聦嵣?,我拍攝這些照片時,帶有一種敬畏的心,我要尊重我拍攝的對象?!比盍x忠說。
“如果攝影只是外表光線、構圖很漂亮,那這種漂亮是很膚淺的。如果沒有被一些事情感動,我就拍不下去?!比盍x忠認為,每張照片的背后都應該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如果用我拍攝的照片作為素材的話,我相信足以讓行家們寫成一篇篇動人的小說?!?span>
在阮義忠看來,攝影的任務是發現、理解、見證,并能為別人帶來啟發。
“近三十年來,人類文明與地球生態變化的幅度之大,速度之快,超過以往三百年,甚至三千年?!比盍x忠說,一切都在變,都在消失。在變化與消失的過程中,有一個瞬間被相機記錄,就成了不變的永恒。而攝影者最大的挑戰在于,要時刻保持身心的極度敏感與機靈,精準地抓住那永恒的一剎那。
“我那個時候是那么投入,幾乎全部注意力都被吸引,就連睡覺時都在想它?!?span>68歲的阮義忠回憶過去時很高興,如今雖然大部分景觀、房舍外貌、生活方式都跟往昔不同,但傳統倫理價值依然存在,處處仍有知足、善良的人,“我很高興能用相機留住臺灣的那個時代?!?span>
多年來,阮義忠用深情細膩的鏡頭,留存臺灣鄉土漸漸消逝的人情風景;用溫柔簡凈的文字,講述照片背后人與自然的親密依存。正如他所說的:“我在拍照時,最想留住的正是人性的美好:人與人的互信互助,人對土地的依賴感恩,人對天的敬畏、對物的珍惜?!?span>
上海 SHANGHAI
地 址:上海市閔行區劍川路951號零號灣1號樓501室
聯系人:程經理
電 話:4008-030-620 159 0070 9938(微信同號)
郵 箱:C24613326@163.com
全國服務熱線 SERVICE HOTILINE
4008-030-620
工作時間:09:00-18:00
QQ:在線客服
Copyright © 2014-2018 上海藍寶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備案號:滬ICP備14042568號-2